中文文章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如果我能早点长大,是不是就不会失去你? 但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曾经这么相爱过。” 大家有听过《不遗憾》这首歌吗? 是电影《你的婚礼》的主题曲, 话说终于等到了这电影免费网上看的链接。 主题曲的MV开头是电影男主角的那段话; 虽然男主角对过去的感情感到遗憾, 但他仍然感恩和女主角有过美好的时光。 另外,如果大家看了这部戏, 就会知道男女主角的感情 , 是被两个字触发而结束的。 那两个字,就是男主角说出的「#后悔」。 #你曾经为过什么事情后悔吗? #你想回到过去改变某件事吗? 如果时间倒流, 我想回到那个时候。 如果我再努力一点, 可能就可以进到那所大学了。 如果时间能回到TA还在世的时候, 我会更珍惜TA,对TA更好。 如果那时候我做出另一个选择, 现在的结果会不会就更好了。 ...
中文文章

断舍离:「懂得放下,才能拥有幸福」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去多余的物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相信大家对「#断舍离」 这新的词语不会感到太陌生。 但是,这有趣的生活方式究竟 有没有贯彻在大家的生活中呢? 应该只有极少数的人会有这习惯。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生物嘛, 对物品的回忆留念肯定是在所难免的。 反正感觉长期下来,对我们一点都没影响, 何必那么大费周章呢? 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许不会察觉到。 可是在疫情期间,待在家久了过后, 也许会对因生活空间少了而易感到烦躁。 虽说如此, 但总还是会合理化地为自己找些借口, 例如:“哎哟,聪明的人房间肯定会比较乱嘛~” 还有在一些情况下, 不小心滑一滑「虾皮」 或「来赞达」后就买了一大堆物品。 “ 有优惠欸,不买才吃亏呢!” ...
中文文章

温馨提醒:每天爱自己多一些!

#今天的你快乐吗? #别忘了爱自己多一些 很多时候, 我们总是期待别人去关爱自己, 总是盼望有一个爱自己的人, 却往往忘了如何好好爱自己。 很多时候, 我们总是满足别人对自己的期望, 拼命成为别人眼中最优秀的版本, 但往往忘了最真实的自己, 也忘了人生的初衷。 很多时候, 我们习惯性自我贬低, 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排在最后, 认为自己没比别人好, “我不好” “我不配” “我不值得” 这词汇有多少次反复在自己脑海里? 很多时候, 我们对自己过于苛刻, 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 总是拿过去的错误折磨自己, ...
中文文章

最近大家过得还好吗?你又报复性熬夜了吗?

#最近大家过的还好吗? #你是否又报复性熬夜了呢? 这是中心暂时关闭的第4个星期, 为了为抗疫这场长期斗争献上一份力, 我们暂时性把全部的面对面心理治疗都转至线上了, 希望能切断感染风险,让疫情赶快好起来, 在这里也衷心希望每一位都过的安好。 这期间,我和大家一样都在家工作, 也渐渐意识到,其实在家工作得很累, 所以最近都在检视自己的日常作息, 想找出到底是哪个部分让自己那么累, 结果发现是在睡眠上出现了些问题。 我其实睡得非常好,但是却被”报复性熬夜”缠上了。 不知大家是否有一种感觉, 就是白天在家工作的时候, 除了要参与没有休止符的会议, 解决自己和家人的三餐, 还有永远做不完的工作等。 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 在躺在床上的那瞬间, 才能真正放轻松起来,享受自己一个人的时间, 但往往一回过神来的时候,就已经是2:00am 了, ...
中文文章

「不确定」只是种状态,不是结果

「我不确定、我不知道、怎么办」 在被疫情阴霾笼罩的情况下, 向着学生们迎面而来的是; 「遥遥无期的网课」。 向着毕业生们迎面而来的是; 「被取消的毕业典礼、毕业后的求职」。 向着打工者们迎面而来的是; 「每天三餐的温暖、一堆接踵而来工作上的不顺心」。 除了疫情当下的恐慌, 大家还需面对比以往更加不确定的未来。 把这种紧张推向成另一种焦虑。 明明为了想要更好地把未来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就上网找了找些资讯想让自己冷静下来、安心点 来摆脱那「不确定」的无力感, 但结果却又一次次地陷入了「不确定性」的 #恶性循环 中。 #不确定性也并非是种无意义的存在。 不管是正面或是负面的情绪, 都是助于我们生存而存在的。 只有深入思考其意义, 才能避免无意识地受情感影响及牵拖。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最频繁出现的错误思维方式即为 「#灾难性思考」, ...
中文文章

当你拿起了SPM的成绩单,也别忘了把手放下来,你的眼前还有这片世界

#谁欢呼了 #谁又掉泪了 这几天,看见不少人开始在脸书, 分享SPM成绩的优异生。 让我不禁地想了一下, 这一次的考试谁又欢呼了, 谁又掉泪了? 你还记得什么时候开始, 你的人生目标就是考试了吗? 我还记得读书的时候, 我最全神贯注的时候, 就是老师说考试范围的时候。 我会发现自己问的问题多数都是: “老师,这题会出吗?” “这题会出多少分?” “这题会出选择题,还是问答题?” 每一次拿到考卷的时候, 考的很好的分数,也不会多看几眼, 反而考不好的就会翻看为什么当时没有读, 下次不要让考试扣那几分。 那时候, 成绩仿佛是全世界, 一切的补习,温习都是为了这一切。 在12岁的UPSR考试, ...
中文文章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拖延不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而是内心的恐惧在捣蛋。

今日事,今日毕。 这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道理。在学校,老师几乎每一天都会叮咛我们一定要准时交功课;在家里,父母常会一直唠叨我们把家务完成。而我们都会很自然地说 “等一下”, 往往这一句 ”等一下“ 就变成明天或后天——也就是拖延(Procrastinate)。虽然,我们清楚知道自己其实不是因为懒惰而不去马上执行,只是想待会才做而且最后也一定会完成。可是,在长辈或别人眼中,我们就被视为懒惰。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像一滩烂泥,总是把任务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完成。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习惯性拖延呢? #我拖延我就烂?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拖延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但还是无法摆脱这坏习惯呢?相信有拖延症的你都清楚知道越靠近提交日期就越焦虑的心情吧!其实,拖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并不是因为你懒惰,也不是因为能力差,更不是时间管理出问题。而原因是来自于我们的恐惧与脆弱,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启动了一个【自我保护】的现象。一个拖延者的特性就是喜欢先处理一些无关紧要或比较简单的事情,然后把复杂艰难的任务拖到之后再赶着完成。这是因为那些能立即看到效果,我们就会比较有动力去完成。 #爱拖延的人往往都是完美主义者 因为害怕失败和追求完美而拖延。 我们总是希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最好,所以会觉得拖延一下就会有多一些时间准备。其实这所谓的准备并不是行动上的反而是心理上的一种准备。这类型的拖延者常以无法做到完美为出发,发展出用各式各样的借口来拖延时间。例如:“再等多一下,我就能全神贯注地把报告做的更好” ,“最近比较忙,没有灵感写出好的论文。” 有时侯,我们把自己的目标设得太高或太多也会导致自我要求提高。为了等到自己更有信心能把事情做好就一拖再拖,但当时间变得紧迫就会导致我们感到压力而影响了我们的能力。本可以做好的任务却败在不够时间做好,结果让我们对自己感到加倍失望。然而,这种不良的习惯通常都会无限循环,最后导致身心疲惫。 #你对时间的主观感觉是不是与别人不一样? 由于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觉与别人不同,我们更希望能拥有掌握权去控制事情的一切进度与发展。一旦事与愿违,我们的心理自然反应就会去抗拒而拖延。我们会觉得拖延就会让自己重新争夺回掌控权,以本身想要的进度来完成任务。尤其当大部分任务都由家长、老师或主管指派时,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像是做家务,我们比较喜欢以自己安排好的时间来完成,所以当父母不断吩咐时,我们就会说“等一下吧”来拖延。当人被操控而失去掌控权就容易感到不安而启动【自我保护】自然地去抗拒,希望一切可以在自己安排的进度进行。这就形成了一场争夺战而拖延就是唯一策略,是一个人尝试夺回本属于自己的控制权以及得到尊敬与独立自主。 #事情完成了又如何换来的只是更多期望与责任 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不同的定义,但对于拖延者来说更像是一种恐惧。即便已达到成功,也不能充分的享受这份喜悦。因为自己清楚知道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精神代价——任务提交前夕的紧张与疲惫的心情。对于这类型的人来说,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成功反而一切都只是搏命赶出来的。这种自责感让人感到害怕,并希望从拖延来避免成功的到来。有的人也会因为对自己成功后生活的变化与未知感到害怕所以拖延。甚至有的人也会担心过于积极而让他人受伤。除此之外,他们更害怕自己在第一次的表现太优越而之后让自己有更多的责任及期待。所以只要下一次的结果没有比这一次好,就为自己感到失望。与其失望,不如逃避成功。 #有压力我才能可以把事情做好! 相反的,也有些人相信自己在压力的情况下能表现得更好,所以想借助拖延来让自己觉得更有挑战性与动力。除此之外,这也属于一种主动性拖延症,也就是一个人本身故意拖延因为喜欢在压力的逼迫下完成工作。虽然这种情况的确能有效激发我们的动力或灵感以完成工作,但它其实只是一个短暂的效果。反而,如果我们总是用拖延来得到动力会变成一种不好的依赖。 #摆脱拖延症 拖延症不只影响个人健康与表现,人际关系也会受到破坏。身边的朋友、同事与家人都会因此感到极其厌烦。假如你知道自己正面对以上这些困扰,尝试用对的方法去改变——不要再拖延哦!那有什么 #小技巧 能摆脱这问题并提升处理事务的效率呢? #1拖延不代表懒,所以不是勤劳就能改善的 它是一种心理层面的问题,是恐惧发出的信号。如要改善,首先必须先了解问题根源。我们应该先观察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来找出自己会拖延的真正原因。一旦了解,就知道要从哪一个方面下手,并有效的阻止想拖延的欲望。 ...
中文文章

抬头不见低头见,怎么越看越讨厌 — 居家防疫期间,如何与伴侣好好地相处呢?

最近因为疫情的感染人数急剧攀升,政府实施了全国性的 #全面封锁,我们又回到了关在家的日子。除了各种厨艺秀,健身照,Dalgona coffee,还有MCO宝宝增加之外,同一屋檐下的伴侣之间也爆发更多矛盾。 相爱容易相处难,明明以前总想要腻在一起,现在真正一天到晚在一起了, 抬头不见低头见,怎么就越看越讨厌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主要的,是因为我们失去了透气的空间。 你有看过营火吧。那你有注意到吗,升火的木材必须是交叉堆叠,而不是并排在一起的。因为木材之间必须留有空隙,才能让空气流通,火焰才能升起和持续燃烧。同样的,爱人之间也必须留有空间,爱的火花才不会熄灭啊! 而行动管制,却似乎把这些空间都拿走了。 上班得留在家,吃饭不能外出堂食,购物都要大阵仗地做好防备而不能轻松逛街,连吵架时要出去mamak档喝杯teh tarik透个气都不行。 本来面对疫情的冲击都已经很多焦虑了,现在又被逼呆在一个小空间里,特别容易把焦虑和不安都投射在伴侣的身上,所以就越看对方越不顺眼,越相处越生气咯。 其实啊,我们的情绪很多时候都不是对方惹起的,而是出于自己内心的焦躁、不安、和恐惧。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情形会持续多久; 不知道工作是否会受到影响; 不知道孩子的学业该怎样辅导; 还有其他的未知。 当这些焦虑和无助感没有宣泄的空间,自然就会波及到我们最亲近的人,通常就是我们的亲密伴侣了。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情绪世界里没有别人。”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情绪反应都是源自于内心没有被解决的需求。 比如说吧,你很生气伴侣为什么都不帮忙做家务。但其实让你生气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状况】:这个你觉得很累了,但还是要担下所有家务责任的状况。 你的心理需求,是想要有人来和你分担这个家的责任,和感恩你对这个家的付出。但因为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到,所以你很生气。 那你会说,这样有差吗?还不都是会生气? 有哦!因为当你可以分辨出【这个人】和【这个状况】;更重要的是,当你可以认清自己心里的需求,那你表达的方式就会不同,对方接受到的讯息也不同。 ...
中文文章

” 谁不想当高富帅/白富美? “

#高富帅 和 #白富美 这两个词语, 相信我们对它们都不陌生。 顾名思义, 高富帅就是指长得高、长得好看和有钱的男生; 而白富美就是长得美、皮肤白和有钱的女生。 你身边有没有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朋友呢? 你是不是也想成为高富帅或白富美? 也许大部分的人都认为, 我要成为高富帅或白富美才会受欢迎、被喜欢。 你是否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特别是外表上, 可能是高度、身形、五官、发型等等。 你曾经因外表上的“不完美“而被取笑吗? 或因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而感到被伤害或自卑? 那刻,你是不是就想藏起来, 想挖个洞钻进去,不想被人看见, 因为害怕负面的评论? #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 是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提出的心理学概念, 指的是当人认为自己很受他人的注意, 认为所有人的目光都自己身上。 这不是自大或自恋, ...
中文文章

她是禁忌•也是女孩

说到近期火爆的戏剧,当然少不了泰剧《禁忌女孩》之女主娜诺那令人上瘾的笑声。 注:文章里有些许的剧透,请慎入哦! #人性的选择 身为恶魔的女儿 — 娜诺可说是亦正亦邪的角色, 到人间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去测试人性。 但要说她坏吗,她更像是一面镜子; 专门放大并且透射人性的黑暗面, 再用自己的能力使对方忏悔。 她从没有替任何人做出决定, 每一集中的主角其实有好多条路可以抉择, 但偏偏却选了作恶的这一步。 换位思考的话, 如果我们与主角们互换身份的话, 在被私心、利益和仇恨所驱使及蒙蔽的情况下, 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误入歧途呢? #道歉有用吗? 想特别谈谈第一季第二集中陷害娜诺的同学们, 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道歉,却相同地犯了一次又一次的错误。 「在这美丽的世界,我们都听过无数的道歉, 若我们犯了错,道歉后仍会犯更多错。 或许,道歉就是代表下一次仍会犯错。」 ...

Posts navigation